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Hob. VIIb2: III. Rondo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Leonard Bernstein、Franz Joseph Haydn、Mstislav Rostropovich

无覓·雪:

古水: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末乐章: 回旋曲-快板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Hob. VIIb/2 - III. Rondo)

        随着(低音)维奥尔琴逐步退出器乐演出舞台,音色和演奏技法上更具优势的大提琴粉墨登场,不仅取代了前者通奏低音(低音部伴奏)的角色,更在独奏和室内乐领域展现出迷人魅力。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惟有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 1732.3.31-1809.5.31)留下了大提琴协奏曲两部,流畅隽永的旋律和明朗优雅的气质,使其毫无争议地成为古今同体裁作品之典范。
        相比洛可可风格浓郁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海顿在天命之年后(1783)完成的「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更注重器乐声部间的平衡与对话,体现出作曲家温情细致与成熟理性的一面。作品受赠者是当时埃斯特哈齐宫廷乐队大提琴手克拉夫特(Antonín Kraft 1749-1820),鉴于这位海顿的弟子亦有不少大协传世,这部作品的归属一直存疑,直到附有海顿签名的手稿在1953年现世,争议方告平息。典型的快-慢-快古典协奏曲样式,展现出均衡和谐的韵律之美,独奏乐器温婉如歌的拭弦在室内乐队丝绒般的音色衬托下熠熠生辉。
        20世纪最富声望的大提琴演奏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一生录制过多次海顿大协,倾注了个人对于大提琴技艺不灭的激情和不懈之追求。1974年,当他和妻子,著名女高音维希涅芙丝卡娅(Galina Vishnevskaya 1926.10.25-2012.12.11)因政治原因被苏联当局限制演出后,远在美国的伯恩斯坦便通过与白宫的关系,借官员出访之机,说服苏共领导人取消了老罗的离境限制令,重获自由的罗斯特罗波维奇选择在巴黎定居,并于三年后成为NSO的音乐总监,西方世界自由的艺术氛围让这位大提琴天才重焕艺术生命,抒写下20世纪乐坛的不朽传奇。推荐的这版演绎是刚到法国不久的老罗同客座ONF的伯恩斯坦在1975年的合作录音,美妙的旋律中流露着两位音乐大师真挚的友情和共同的艺术志趣。

独奏: 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3.27-2007.4.27)
协奏: 法国国家管弦乐团***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指挥: 伦纳德·伯恩斯坦***
        (Loenard Bernstein 1918.8.25-1990.10.14)

评论
热度(33)

© 蓝雨婉雪 / Powered by LOFTER